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欢迎您!!!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首   页
  •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协会通告更多+
  • 关于开展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 2020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会员单位发展通知
  • 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会员的倡议书
政策法规更多+
  •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 2020年,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八达岭出台破坏文物和不文明旅游行为惩戒办法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九项保护措施指什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会员服务
入会事宜协会基地表格下载
  1.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入会须知
  2.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申报表格
  3. 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提名条件
  4.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5. 分支机构、代表处管理办法
  6.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
传统文化拾萃 理论|评论 会员|理事|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入会条件|协会基地|申请条件|表格下载 年度人物评选|江苏文化传承奖 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企业沙龙 协会简介|协会领导|内设机构|各市协会|协会大事记|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江苏传统文化促进会 传统文化拾萃正文

古代没有七彩霓裳? 这就给你点“颜色”瞧瞧

2020-03-26 15:25:56      来源:
    合成染料可以代替天然染料使纺织品更加容易着色,但这并不是说古代纺织品的染色无法达到合成染料染色的效果。
 
    《大唐女法医》《大明风华》《锦衣之下》……这些古装剧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而在这些古装剧中,精美考究的服饰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装服饰的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颜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但是古人的服饰真的会像古装电视剧中一样色彩靓丽么?带着这个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10万年前矿物颜料已经出现
 
    染色的最早契机,可能是史前人类在路边沾上了有颜色的尘土,或是把植物的汁水蹭在了皮肤上。
中国丝绸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剑介绍,大约在10万年前,南非布隆伯斯洞穴中就出现了储存赭石的鲍螺壳,据推测,赭石这种红色的矿物颜料可能用来装饰或纹身。2.5万年前,中国山顶洞人的穴居地也发现有赭石的遗存,用来给兽牙、鱼骨和贝壳着色。此后,矿物颜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岩画、祭祀、墓葬等社会活动。
 
     秘鲁北海岸史前遗址发现的距今约6000年的用靛青染料染色的棉织物,可以认为是植物染料出现的萌芽。埃及和印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也开始使用来自植物叶、花、根等部位的色素使棉麻织物更加漂亮。在中国,目前可知最早的染料植物是西茜草,曾大量用于3500—4000年前新疆罗布泊地区毛织物的染色。
 
    “世界各地染色的起源时间早晚不同,使用的颜料和染料品种也有差异。”刘剑指出,特别是由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的差别,使得天然染料的品种非常丰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在中西欧,木犀草是常见的黄色染料,而东亚的黄色染料则是槐米和黄檗;中南美洲最著名的红色染料是胭脂虫,而中南半岛上一般用紫胶虫来染深红色或紫色;同为红色染料,红花原产于埃及,而苏木源于东南亚。
 
   但是,随着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欧亚大陆之间充分的文化与技术交流,以及大航海时代美洲的发现,地理原产地的染料品种从原产地输出,纷纷出现在其他国家的纺织印染市场上。
 
   古代服饰不只黑白灰
 
    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威廉·珀金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合成染料苯胺紫,欧洲各国的化学家纷纷效仿,数以百计的各色合成染料出现在印染市场。至迟在19世纪末,中国已经进口这类合成染料。
那么在没有合成染料的古代,人们是否也能得到五颜六色的布料呢?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去过博物馆,大家就应该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古代纺织品。故宫博物院、孔子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都有不少色彩丰富的纺织品文物陈列。另外,如果去新疆自治区博物馆,还能看到汉唐时期多彩的丝绸和毛毯。
 
   “合成染料的发明可以代替天然染料使纺织品更加容易着色,但这并不是说古代纺织品的染色无法达到合成染料染色的效果。”刘剑说。
 
    据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副研究馆员于颖介绍,我国利用蓝草染色的历史,至少可以从2000多年前的周代说起。比如《诗经》中写有“终朝采蓝,不盈一檐”,说明当时人们曾采集蓝草用于染色。
 
    随着染色技术的不断发展,古人施染出的织物色谱不断扩充。汉代的织物色谱,散见于各种书籍之中。从《说文解字》等书中的记载来看,当时的颜色已有数十种。比如,红色类就有红、绛、绯等,黄色类有郁金、半见、蒸栗等,绿色类有绿、綟等。
 
    不仅有文字记载,一些墓葬、遗址出土的织物更是让人们亲眼见识了古代服饰的华美。刘剑介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纱,袍面色彩鲜艳,有朱红、粉白、墨黑、银灰、冷灰和暖灰等颜色。曾有人对吐鲁番出土的一批唐代丝织物做过色谱分析,找到了24种颜色。
 
   “可以说汉唐时期,染料使用的品种最为丰富。宋元之后,染料的种类逐渐减少,但是,由于染匠已经掌握了套染和媒染方法,仅仅用不到10种的染料就可以得到同一色相不同纯度的颜色。”刘剑说。
 
    植物是古人主要的染料来源
 
    既然古人们很早就能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纺织品了,那古代的染料都是从哪来的呢?古代用于纺织品着色的物质主要来源于矿物颜料和天然染料。天然染料中90%以上为植物染料,另外还有动物染料和地衣染料。
刘剑介绍,植物染料多提取自植物根、茎、叶、花、果皮等部位的色素。按照颜色分类,红色染料有红花、苏木、茜草等;黄色染料有槐米、黄檗、黄栌、栀子等;黑色染料有五倍子、橡碗子等;蓝色染料来源于含靛植物如马蓝、蓼蓝、菘蓝等;紫色染料主要是紫草和核桃皮。
 
    动物染料品种较少,但比较名贵。其中,最著名的是骨螺和胭脂虫。从地中海沿岸出产的骨螺提取其腺体中的微量色素前体可以染出著名的蒂尔紫,是目前所知古代最珍贵的染料之一,由于其染色工艺复杂,也是最神秘的染料之一。胭脂虫产于中南美洲,可以给丝毛织物染色,得到饱和度高的红色。地衣染料使用较少,出产于大西洋沿岸国家,可以染紫色和玫红色。
 
    天然染料的染色方法有直接染色法、媒染法、还原染色法。刘剑介绍道,直接染色法就是将染料用清水提取后,直接放入面料染色。媒染法又分为前媒染和后媒染,常用媒染剂为明矾和青矾。前媒染是用水溶化媒染剂,然后将面料放入媒染液中浸泡,最后再放入染液中染色。后媒染则是先染色面料,最后放入媒染液浸泡。还原染色法针对的是靛青染料,通过生物发酵使不溶于水的靛蓝还原成水溶性靛白上染面料,然后在空气中氧化使织物变成蓝色。上文提到的蒂尔紫也属于还原染料,但工艺更为复杂,还需要借助阳光照晒才能得到紫色。
 
    另外,自然界很少有天然的绿色染料。古代染匠通过套染的方法获得绿色,常见的方法是将面料先用靛青染料染色得到蓝色,然后再用黄色染料染色从而得到绿色。此外,紫色、酱色、桔色等颜色也可以用套染得到。
 
    在于颖看来,植物染色和化学染色有重要区别。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化学染色经常染不出植物染色的效果。“我一开始以为,化学染色已经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想复原出古代织物的颜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至于具体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在古代织物染色研究领域,这也是个前沿课题。”
 
   相关链接
 
   颜料和染料有啥区别
 
   “颜料”与“染料”的区别,在于其溶解、着色方式的不同。颜料一般不与溶剂(如水、油、酒精等)相溶,只以物理方式均匀分散其中;而染料则是可直接溶解于溶剂中的。
 
    在人类社会形成早期,主要靠矿石给衣服染色,大部分矿石都属于颜料,但因为上述原因,矿物颜料想要达到较好的染色效果,对于矿物的质量和染色技巧都有较高要求。在《考工记·钟氏》中曾经记述用丹涂染羽毛,丹就是朱砂。在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麻布上,就有用朱砂涂染的痕迹。由于朱砂颜色红赤纯正,一直到西汉它都是涂染贵重衣料的颜料。
 
    颜料施染以前,要经过研磨,并且加胶液调制成浆状,才可以用工具涂到织物表面。除染了红色的朱砂、赭石外,其他的天然矿物颜料还有染白的绢云母、染黄的石黄、染绿的石绿等。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ICP:苏ICP备16031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