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欢迎您!!!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首   页
  •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协会通告更多+
  • 关于开展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 2020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会员单位发展通知
  • 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会员的倡议书
政策法规更多+
  •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 2020年,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八达岭出台破坏文物和不文明旅游行为惩戒办法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九项保护措施指什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会员服务
入会事宜协会基地表格下载
  1.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入会须知
  2.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申报表格
  3. 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提名条件
  4.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5. 分支机构、代表处管理办法
  6.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
协会基地 理论|评论 会员|理事|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入会条件|协会基地|申请条件|表格下载 年度人物评选|江苏文化传承奖 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企业沙龙 协会简介|协会领导|内设机构|各市协会|协会大事记|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江苏传统文化促进会 协会基地
  • 立秋:清风似雨余 迎扇暑先除2021-08-08
    今年的立秋是8月7日。暑去凉来,一年中秋天开始的日子。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中国最早的节气之一。     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
  • 古代天文学如何解释“二月二,龙抬头”2021-03-14
    古代天文学如何解释“二月二,龙抬头” 《春社醉归图》 李唐 (南宋)    今天是3月14日,农历二月初二。    一些标明传统节日的日历,在这一天下面写着“龙抬头”几个字。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它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内涵?    文...
  • 3月5日16时54分“惊蛰”: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2021-03-14
    新华社天津3月3日电(记者周润健)“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3月5日16时54分将迎来“惊蛰”节气。此时节“数九寒天”结束,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式步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的仲春时节。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
  • 小寒:雪点梅花霁后妍,屠苏酒饮庆新元2021-01-11
        每年1月5日——7日,太阳位于黄经285°时是小寒节气,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民间有“小寒胜大寒&r...
  • 节气冬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2020-12-21
    今天,我们迎来了冬天的第四个节气——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则渐渐变短。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也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数九&rd...
  • 佳节又重阳丨品味诗意文化 传承敬老美德2020-10-25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重阳时。这一天,在中国人的传统情怀里,既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真挚亲情,也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知己友情。如今,重阳节还是法定的“老年节”,更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和深刻的文化底蕴。 品习俗:登高、赏菊“嘉年华” “重阳&...
  • 今日霜降|“柿柿”如意 米谷满仓2020-10-25
    漫天红叶。人民网 孟丽媛摄 “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气温骤降,草木黄落,橙柿展颜。今天,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在肃凛的秋风中悄然而至。 霜降霜降,总让人误以为霜从天而“降”。其实,霜是地面水气遇冷凝结而成的。“霜降杀百草”,植物也不复春夏的生机勃勃和此...
  • 课本里的中秋2020-09-30
    【课本里的中国】   光明日报记者方莉   丹桂飘香日,人间月正圆。在这秋风送爽之际、花好月圆之时,我们又一次迎来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自唐宋后逐渐盛行,其深厚的文化韵味、多彩的节日习俗、丰富的精神内涵经千年演进而历久弥新。   嫦娥奔月(中国画)任率英 ...
  • 22日21时3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2020-09-23
    新华社天津9月20日电(记者周润健)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9月22日21时31分迎来“秋分”节气。此时节,西风吹,衫袖冷,桂树婆娑桂香飘。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秋分日”这一天恰值秋季过半,“昼夜均而寒暑平&...
  • 又是一年教师节 看古人如何尊师重教2020-09-2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让我们开启“时空穿越”之旅,感受古人尊师的礼仪和故事。 “举手提问”“教师节”古时已有 拜师,是古代新生入学礼的...
  • 露从今夜白丨在白露遇见秋日的浪漫2020-09-08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秋意渐浓,白露如期而至。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这一天前后,人们更能明显感觉到凉意袭来,秋天的“存在感”不断提升。 入药:收集清露来养生 仲秋时节,天气干燥,“白露”一名却给人晶莹剔透之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此有解释:“白...
  • 今日处暑 | 坐观天地始肃,笑迎五谷丰登2020-08-22
    “处暑,七月中。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立秋未能带走的炎炎暑气,将在处暑后逐渐散去。此时,烈日炎炎不再,霜气横秋未至,正是秋高气爽、北雁南飞的好时节。 处暑在二十四节气中位列十四,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既不像仍与酷暑“胶着”的立秋,也不像气温乍寒的白露。在古代,处暑是与春季踏青相似的出游时光,再加上稻穗低垂、菱角饱满、五谷丰登,丰收的...
  • 迎秋、咬秋、晒秋……这份立秋的诗意请收下2020-08-21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盛夏的余热还未散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紧接着款款而来。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一天,是天气由热转凉的节点,也掀开了秋天诗意的序幕。 “迎秋”:宫廷排场民间风雅 “秋”最早出现于《殷虚书契后编》,其中的甲骨卜辞写道:“今秋我入商”。立秋意味着夏秋之交,因...
  • 立秋也要有仪式感!西瓜、红烧肉吃起来2020-08-15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7日电(记者上官云)“立了秋,凉飕飕。”这句谚语,说出了人们对凉爽秋天的一种期盼。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不过,立秋到来并不意味着天气马上会变得凉爽。由于其时间节点意义和对农事活动的指导作用,在漫长的时光中,它一直很受重视,民间逐渐形成了“啃秋”等颇具仪式感的习俗。   ...
  • 唐山皮影戏:方寸之间演绎人生百态2020-08-15
    “远看灯火照,近看像个庙,里头人马喊,外面哈哈笑。”在河北唐山地区,流传着这样一条谜语。熟悉皮影戏的朋友都知道,这则谜语形象地描绘了皮影戏:灯火朦胧,人影绰约。小小的剪影,经那一双双巧手摆弄,在方寸之间演绎出人生百态。   70岁的老艺人李建章是唐山滦州市张马庄村人,他是滦州皮影剧团团长。李建章从小就是个“影膏药”,只要听说哪个村演皮影...
  • 苏扇:怀袖雅物 光阴馈赠2020-07-28
    乌骨泥金扇 王健 紫竹柄,夹双面绣仕女图扇 蔡念群 湘妃竹柄,夹祥云团鹤纹罗及草编面,镶玉、点翠凤凰八边形扇 蔡念群 拉烫雕边檀香扇“琴棋书画” 邢伟中 桃花形绢宫扇“万山红遍” 邢伟中 檀香木镂雕宫扇“梅香舫舟” 邢伟中...
  • 又是一年高考季 看古代学霸如何炼成2020-07-27
    高考即将来临,高三学子迎来了为梦想冲刺的关键时刻。“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古代,能够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也是文人士大夫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今天,我们看看“最少年”的白居易、“学霸”苏轼、“最执着”的蒲松龄的那些科考往事。 白居易:畅销诗人考场得意 白居易画像 ...
  • 大暑,唤醒“热”的记忆2020-07-19
    【画中话节气】   作者:刘辰(青年画家)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大暑正值“三伏”当中的“中伏”前后,所谓“伏”,指阴气为阳气所伏,所以,大暑前后,是一年中阳气至盛,最为炎热的时节。 ...
  • 关于抗震,古人有哪些妙招?2020-07-19
    7月12日,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万幸的是,据目前公开报道看,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地震自古以来就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古人也一直探索研究地震预警和抵抗地震的方法,提出了相关理论并发明了实用的工具,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古人是如何应对地震的。 地动仪。资料图片 地震的侦测与“预警” 今天...
  • 假期将至,看看古代有哪些休闲娱乐方式?2020-07-19
    一年一度的暑假即将来临,想必同学们对空调、WiFi、冰西瓜的生活期待已久,但“宅家”躺完整个暑假似乎很无趣。今天,跟青年君一起穿越回古代,看看在没有手机电脑的情况下,古人有哪些娱乐休闲方式吧! 蹴鞠:汉武帝都喜欢的娱乐项目 蹴鞠是古人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 《汉书》记载:“鞠,以皮为之,中实以...
当前1/4页|共79条记录
1234下页尾页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ICP:苏ICP备16031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