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欢迎您!!!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首   页
  •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协会通告更多+
  • 关于开展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 2020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会员单位发展通知
  • 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会员的倡议书
政策法规更多+
  •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 2020年,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八达岭出台破坏文物和不文明旅游行为惩戒办法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九项保护措施指什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会员服务
入会事宜协会基地表格下载
  1.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入会须知
  2.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申报表格
  3. 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提名条件
  4.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5. 分支机构、代表处管理办法
  6.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
评论 理论|评论 会员|理事|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入会条件|协会基地|申请条件|表格下载 年度人物评选|江苏文化传承奖 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企业沙龙 协会简介|协会领导|内设机构|各市协会|协会大事记|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江苏传统文化促进会 评论正文

守文化之重 创时代之新——代表委员热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0-05-28 14:50:50      来源:光明网

【两会光明视角】
 

  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
 

  初夏,武州山南,云冈石窟依山静卧。
 

  全国两会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他仔细察看雕塑、壁画,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总书记的嘱托沉甸甸。
 

  “传统文化是走向强国的丰富资源,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这也是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委员深有感触。
 

  每逢全国两会,传统文化都是重要话题。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续发展,代表委员们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寻求答案。
 

  不忘本来:传统文化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
 

  从云冈石窟出发,一路向西,穿过山脉、沙漠,就会到达另一个佛教圣地——敦煌莫高窟。

  时间回到2019年8月19日。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莫高窟考察。他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加强石窟建筑、彩绘、壁画的保护,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从敦煌莫高窟到云冈石窟,保护历史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为习近平总书记所牵挂、关注和思考。
 

  每次提到传统文化,王勇超代表总有说不完的话。作为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他常年致力于把丢失的文化传统找回来。“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中游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次来京,王勇超代表希望国家重视关中文化传承发展,通过内涵发掘、文化创意,让文物古迹走出历史,鲜活起来。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文化从何处来?躬身实践中,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总支书记张天任代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新时代继承好、保护好、发挥好村级传统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让农村延续传统、留住乡愁,更可以发挥汇聚民智、凝聚民心、共谋民强的重要作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张天任代表以“精品村”创建为契机,建成新川村史馆和初心馆、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激活传统文化遗产活力,培塑乡村发展的根与魂。
 

  面向未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古与今的取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一直是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关键论题。
 

  “传统文化一方面需要和现代社会协调融合,另一方面要对现代社会价值观进行纠正、引导。”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委员主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随着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道德秩序等问题日益突出,在广大人民群众心里,传统文化可以提供生活规范、稳定社会人心。”
 

  不能“躲在深闺人不识”,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鼠标一点,云冈石窟大佛与文保专家隔空“对话”,揭秘驻颜“秘方”;刷刷手机,一起穿越回汴京,入画《清明上河图》。
 

  2020年春天,全民抗疫期间,“云展览”成为新风尚,全国博物馆系统推出2000多场线上展览,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传统文化乘着云端走进千家万户。
 

  “疫情期间,博物馆‘云展览’的便捷安全性凸显,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委员认为,“‘云展览’依托数字网络和融媒技术,将文物和展览搬上云端,多维度展示传播绚丽多姿的文化遗产,是当下和未来创新融合文博线上线下服务,更好满足公众需求,推动文物资源活起来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文化综艺也是近年来传播传统文化的新手段。火了两季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也将在年内与观众见面。《国家宝藏》节目总制片人、国家一级导演吕逸涛委员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直深耕文化类综艺,探索对传统文化的新意表达。“文化从来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一种文脉的传承。守文化之重、创时代之新,我们有理由期待,文化类电视节目将继续挖掘出更多宝藏。”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如今,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正激活人们的情感空间,唤醒民族的文化记忆。
 

  借鉴外来:在交流中融合,在互鉴中发展
 

  2020年春天,英国BBC拍摄的一部中国纪录片走红海外,主角正是中国的“诗圣”——杜甫,他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地介绍给世界。
 

  谈及纪录片拍摄的初衷,导演迈克尔·伍德声称自己是文化交流的坚定信徒,他坚信文化交流能促进不同民族互相理解,消除偏见。
 

  “纵观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它是一个不断吸收周边外来文化并转化为自身文化的过程。”陈来委员认为,中国文明观有两个基本理念:一个是“和而不同”,另一个是“与人为善”,“中华文化发展,必将有外来文化的介入,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兼容并包的精神,也将会进一步得到发扬”。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9年8月,敦煌莫高窟,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首映。
 

  伴着悠扬的驼铃声,穿越浩瀚无际的沙漠,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吴哥窟赶赴一场横跨万里的千年之约,实现了一次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季羡林先生曾说:“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
 

  全国两会召开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马东平委员早早准备好了提案。通过多次实地考察调研,马东平委员建议在敦煌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敦煌历来是文明交汇之地,在敦煌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更能唤起亚洲人民文化交往互鉴的历史记忆和现实需要。”更令马东平委员看重的是,敦煌也是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文化交流的文化高地,通过举办“敦煌文博会”,敦煌已具备了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的软硬件环境。“通过平台建设,拓宽甘肃‘交响丝路’品牌的营销渠道,就能够同时带动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的推进和建设。”马东平委员憧憬着。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26日 01版)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ICP:苏ICP备16031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