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欢迎您!!!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首   页
  •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协会通告更多+
  • 关于开展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 2020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会员单位发展通知
  • 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会员的倡议书
政策法规更多+
  •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 2020年,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八达岭出台破坏文物和不文明旅游行为惩戒办法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九项保护措施指什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会员服务
入会事宜协会基地表格下载
  1.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入会须知
  2.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申报表格
  3. 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提名条件
  4.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5. 分支机构、代表处管理办法
  6.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
理论 理论|评论 会员|理事|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入会条件|协会基地|申请条件|表格下载 年度人物评选|江苏文化传承奖 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企业沙龙 协会简介|协会领导|内设机构|各市协会|协会大事记|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江苏传统文化促进会 理论正文

文化上“云”并非权宜之计

2020-07-05 16:01:4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广春(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据报道,近期,“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上海非遗协会借助云展、云演、云讲、云售、云游等多种方式,上万款非遗主题产品、600多项资源、200多位非遗传承人相聚“云端”,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期间,传统端午文化也通过互联网传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其实,文化触电、触网、触屏,在“云上”大胆尝试、大展风采,并不是孤例。京剧名家王珮瑜的“瑜见你”,上海的国货品牌通过网红直播带货让经典咏流传,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前许多人担心,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经济社会节奏,原本就脆弱的文化传承会难上加难,想不到文化上“云”之后,竟有柳暗花明之感。让互联网变量变为文化传承增量,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要有观念之变。被需要才有价值,文化人要有用户思维,站在用户的立场考虑社会需要、群众需求,不要埋怨群众“不识货”,更要思考自己“咋卖货”。传承文化需要强化自信,但不能有“老子天下第一”的自负,要冷静分析文化传承中的主客观环境变化,借助“云上”网络平台,依托数字技术,展示文化产品制作过程,让人领悟其真;讲解文化产品过人之处,让人领会其优;引导文化产品融入生活,让人领略其美。人民永远是文化的主人,传承文化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如果说此前,人们还在思考疫情背景下端午文化传承的问题,那么文化上“云”,则给出了一个答案。而端午香囊、粽子、绿豆糕、油纸伞、折扇等产品在线上的热销,更是让文化人找回了自信,找到了发展的新方向。

  要有手段之变。文化传承最大的难处,在于生活场景的变化而导致现实需求不足。这段时间,传统文化因“云上”有道而让人刮目相看,因手段创新而让人欣然接受,因直抵人心而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提醒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通过创意创新创造,激活经典,融入时代,化为生活所需。用新理念设计现代人所需的文创产品,用新材料制作让人爱不释手的文化用品,用新工艺激活传统产品的文化基因,用新营销更好地扩大用户,用新活动更多地吸引年轻人。不同的文化产品需要不同的手段去创新,关键是能否让人看了心动,用了舒服,穿在身上很自豪,拎在手上能吸睛,哼在嘴里成流行。

  要有素质之变。这段时间,很多文化人“慢下来”“停下来”,开始考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网络化、智能化、数据化的今天,文化人身子进入新时代,思想不能停留在过去时。文化人要提升素质,找到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结合点,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要学会活化,增强亲切感,把固态的传统文化用新理念、新技术活态呈现,让它们开口说话。要善于转化,增强实用感,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优秀传统文化悄然融入社会大众的生活。要勇于产业化,增强贡献感,始终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己任,自觉地把文化传承融入百姓生活中去,将文化渗透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

  这段时间,线上展示、直播带货等让文化传承焕发新活力。但是,文化传承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文化上“云”并非权宜之计。如何以变应变、以变促变,不断适应时代要求,在发展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是文化传承永远的课题。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03日 02版)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ICP:苏ICP备16031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