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欢迎您!!!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首   页
  •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协会通告更多+
  • 关于开展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 2020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会员单位发展通知
  • 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会员的倡议书
政策法规更多+
  •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 2020年,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八达岭出台破坏文物和不文明旅游行为惩戒办法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九项保护措施指什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会员服务
入会事宜协会基地表格下载
  1.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入会须知
  2.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申报表格
  3. 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提名条件
  4.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5. 分支机构、代表处管理办法
  6.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
评论 理论|评论 会员|理事|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入会条件|协会基地|申请条件|表格下载 年度人物评选|江苏文化传承奖 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企业沙龙 协会简介|协会领导|内设机构|各市协会|协会大事记|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江苏传统文化促进会 评论正文

非遗传承,打破圈层

2020-07-21 08:35:09      来源:新华网

多一份新意和惊喜,与更多热爱者相遇,就更有可能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潜力

  一把老琴,打磨新曲,不断将新表现形式融入传统,学生上门请教,网上吸引点击,游客慕名而来。一把从父辈手中接过的弦子,在弦子舞传承人次仁旺堆手中,拨响了新的旋律。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非遗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各级非遗项目持续扩增,目前仅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就超过3000人。从抢救性保护到活态传承,非遗如何向前多走一步,带来更多新意和惊喜?这是摆在次仁旺堆们面前的课题。

  网络正在成为传承的重要渠道。可以看到,非遗线上传播、传承人直播带货渐成常态。戏曲艺术和短视频的联姻,催生了不少圈粉佳作。一段时长15秒的京剧老生开怀大笑视频,收获2000万次观看和80万次点赞;运用屏幕动态贴纸,网友也扮上脸谱、过一把戏瘾。

  而如何让“触网”变“融网”、让借力发展转化为深度融合,值得更多探索。传播学有一句名言,“媒介即讯息”,网络不仅仅是传播渠道,更影响着非遗展示内容的演进和更新。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下,突破传统圈层,尝试与其他领域擦出新火花,是不少非遗项目的努力方向。

  用练习生模式选拔非遗传承人,用民乐唢呐吹奏电音,将舞台剧、街舞、小品融入皮影戏……新尝试层出不穷,年轻人既是观众,也是主角。古老与现代和谐交织,变“加法”为“乘法”,打开非遗通向当下生活的更多接口。

  当然,非遗的创新型传承,不仅依赖深厚技艺和“破圈”巧思,也需要来自平台、渠道、投入等多方面的支持。只有形成合力,非遗文化才能被更多人看到、听到,并最终为市场化蹚出一条宽途坦道。

  无论是一把弦子、一段唱腔,还是一块刺绣、一幅水墨,多一份新意和惊喜,与更多热爱者相遇,就更有可能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潜力。张子晗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20日 第 12 版)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ICP:苏ICP备16031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