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欢迎您!!!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首   页
  •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协会通告更多+
  • 关于开展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 2020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会员单位发展通知
  • 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会员的倡议书
政策法规更多+
  •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 2020年,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八达岭出台破坏文物和不文明旅游行为惩戒办法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九项保护措施指什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会员服务
入会事宜协会基地表格下载
  1.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入会须知
  2.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申报表格
  3. 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提名条件
  4.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5. 分支机构、代表处管理办法
  6.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
评论 理论|评论 会员|理事|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入会条件|协会基地|申请条件|表格下载 年度人物评选|江苏文化传承奖 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企业沙龙 协会简介|协会领导|内设机构|各市协会|协会大事记|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江苏传统文化促进会 评论正文

京剧“邂逅”连环画,不只是一种“混搭”

2020-07-28 09:51:17      来源:光明网

【文化评析】  
  

  作者:李思辉(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京剧与连环画,一种是动态的戏曲表演艺术,一种是静态的民间美术技艺,都是值得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者的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据媒体报道,近日在上海揭幕的一场展览,试图融合京剧和连环画两种艺术形式,形塑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象空间,铺展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京剧是蜚声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为近代中国戏曲之代表,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之一。连环画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古老中国艺术,它生动活泼,雅俗共赏。一动一静、一唱一画,把它们集中于一处,使之美美相遇,产生艺术碰撞,的确是一个新颖的创意。相信只要设计合理、搭配得当、布局科学,这种传统艺术的“混搭”会给人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
 

  与时装界的“混搭”一样,传统艺术的“混搭”也不等于“乱搭”。混搭的各方必须在思想文化、艺术美学、表现形式、价值旨归等不同层面存在某种“亲近性”,确保“混”而不“乱”,“搭”而不“杂”,以期金玉相配、相映生辉。京剧与连环画表现手法不同、创作风格各异、受众对象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比如,在艺术选材上,都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历史、故事、传说、轶事的发掘和演绎——连环画中的很多故事也是京剧的经典曲目。再比如,在价值取向上,京剧和连环画几乎都以褒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为思想基调,表达好恶的方式不同,但对纷繁世事、人心善恶、是非曲直的看法是一致的。
 

  在沪上这场别出心裁的展览上,我们既可以看到京剧艺术家的高超表演技艺——《霸王别姬》里身穿黄色绣花衣、手握单剑的虞姬眼角低垂而目光坚定;《贵妃醉酒》里半掩娇面的杨贵妃深情中含着娇羞;《白蛇传》里端庄大气、眉目含笑的白娘子亭亭而立,也可以看到连环画画家笔下的《霸王别姬》《宇宙锋》《打渔杀家》《白蛇传》《穆桂英》《牡丹亭》等。
 

  连环画方寸之间的自然简洁、耐人寻味,与舞台照片的耀眼夺目、色彩艳丽一一对应,互为衬托、相得益彰。把它们对照起来看,那些帝王将相的演艺、精忠报国的故事、知恩图报的传说,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不禁要为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这么多耳熟能详的共同“艺术选题”而庆幸。从这个意义上说,京剧邂逅连环画,还不只是一种简单“混搭”,而是一种文化形式的互敬。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包括戏曲、书法、绘画、篆刻、古乐等琳琅满目的传统艺术,各成其学、各有特色,但绝非毫无共通之处。不同艺术形式也好,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流派也好,归根到底都是传统艺术大河中的一抹细流,都是为人服务的。
 

  抛弃所谓的“门户之见”,放下所谓的伯仲之争,摒除所谓的“互不待见”,找到艺术的共通之处,互相衬托、互相交融、互相致敬,共同与时俱进,何尝不是一种兼容并包、美美与共的文化盛事?作为直接受益者的大众,看到形式各异的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尽显合和之美,怎能不乐见其成?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28日 02版)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ICP:苏ICP备16031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