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欢迎您!!!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首   页
  •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协会通告更多+
  • 关于开展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 2020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会员单位发展通知
  • 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会员的倡议书
政策法规更多+
  •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 2020年,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八达岭出台破坏文物和不文明旅游行为惩戒办法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九项保护措施指什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会员服务
入会事宜协会基地表格下载
  1.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入会须知
  2.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申报表格
  3. 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提名条件
  4.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5. 分支机构、代表处管理办法
  6.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
行业资讯 理论|评论 会员|理事|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入会条件|协会基地|申请条件|表格下载 年度人物评选|江苏文化传承奖 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企业沙龙 协会简介|协会领导|内设机构|各市协会|协会大事记|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江苏传统文化促进会 行业资讯正文

苏州芭蕾舞团全新作品《2020春之祭》首演

2020-09-23 08:00:15      来源:中国江苏网

韩 江摄

脱去了足尖鞋,也不见了古典芭蕾的故事性,《2020春之祭》以身体的伸展与力量的传达,向观众展现了现代芭蕾的艺术魅力。9月12日、13日,苏州芭蕾舞团的全新作品《2020春之祭》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首演。演出分为两部分,上半场为舞团艺术总监潘家斌编导的原创作品《一呼一吸》,讲述的是现代人对于生命的思考;下半场则是美国著名编舞大师格伦泰特利的现代芭蕾《春之祭》,为观众展现了一场古老的生命仪式。

大师作品首度亮相中国

作为苏州芭蕾舞团建团以来的首部版权引进作品,格伦泰特利的现代芭蕾《春之祭》在国际舞蹈界独树一帜,也是衡量各大芭蕾舞团综合技术水平的“试金石”。在《春之祭》中,泰特利融入了他个人的舞蹈语言,这种语言结合了芭蕾和现代舞的技巧,诠释了全新的动作语汇和概念,也使得该作品成为最具技巧难度的芭蕾作品之一。

此次《春之祭》在苏州上演,是格伦泰特利的作品首度亮相中国。据了解,版权合作方GTL公司多年来一直在寻找机会向亚洲观众介绍格伦泰特利的作品,在观看了苏州芭蕾舞团的演出视频,以及考虑到苏芭两位艺术总监都曾在国外参与过这部作品的演出,GTL公司认为苏芭的整体水平可以胜任,所以将中国首演放在了苏州,希望通过苏芭的演绎,让中国观众了解并喜欢这部经典之作。

“当我还是一名舞蹈演员时,有幸在格伦泰特利的指导下参与了《春之祭》的演出,这部作品改变了我对芭蕾的认知。”苏州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李莹、潘家斌早年任美国匹兹堡芭蕾舞剧院主要演员时就曾体验过《春之祭》的独特魅力。在李莹看来,这部作品的舞蹈语汇极其丰富,引进这部经典作品可以让舞团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和多元,“一方面帮助演员积累更多的经验,实现舞团作品和发展的多元性;同时,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舞蹈,让大家在形式多样的节目中感受舞蹈的魅力。《2020春之祭》是用一颗对生命充满敬畏的心,把迥然不同的身体语汇和舞蹈形式展现在舞台上,解读经典的同时,也是一次对待生命的思考。”

网络连线实现跨国线上排演

自2010年奠基之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诞生后,苏州芭蕾舞团便以“一年一剧”的创作节奏不断地丰富自我、快速成长。作为《一呼一吸》的编导,潘家斌参与了苏芭的筹建,见证了舞团的每一步成长。“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原计划引进的三部作品中,有两部因为外籍艺术家无法如期签约而暂时搁浅。为了能够保证新剧的顺利完成,我们推出了原创作品《一呼一吸》。我跟舞团一样,渴望在更大的领域展开新的尝试。”潘家斌解释说, “《一呼一吸》想表现的是疫情之下,人们经历了对呼吸敏感的过程,我们通过舞蹈语汇来致敬生命,感恩与珍惜有呼吸、有温度、有爱的每一天。”

受疫情影响的,还包括《春之祭》的排练。由于原计划中的外方排演老师无法前来,为了将这部作品如期呈现给观众,苏芭排除万难、几经争取后,终于在8月初首次开启跨国线上排演新模式。舞蹈房里架起的广角摄像头,力图让排练老师看清楚每一个演员的动作和表情,因为有时差,演员们通常只能选择下午时段,隔着屏幕和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讨论细节,纠正和重复每一个动作。《春之祭》的排练老师亚历山大扎伊采夫表示,“《春之祭》是非常具有挑战和难度的作品,我无法到中国参与现场排练,这无疑加大了排练的困难,有时很难在连线时通过语言给出详细的更正,但令我兴奋的是,苏州芭蕾舞团的演员们很有悟性。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找到了实现首演的方法,真是太棒了!”

用肢体语言诠释舞蹈力量

与人们传统概念上的芭蕾舞剧不同的是,《2020春之祭》抛弃了以往舞蹈的叙事手法,坚持“不讲故事”,且舞者们也不穿足尖鞋,而是依托芭蕾的基础,融入现代理念和现代元素,让观众更多地从舞者的肢体律动中,感受舞蹈的美和力量。

这是一次身体的探索,同时也是一场艺术的探险。潘家斌透露,《一呼一吸》最大的挑战在于创作本身——创作者通过艺术的创作,实现与自己的对话,“好的舞蹈并不是一定要讲故事。舞蹈如果把要说的话说尽了,那就不是舞蹈了。观众看一场舞蹈演出,能隐约获得些许感触,这种似有若无的状态才是最有意思的。”

高难度的舞蹈对演员来说是全新的挑战。“《春之祭》的音乐格外与众不同,舞蹈的动作频率和幅度都很大,这使得演员几乎全程处于亢奋状态,体力消耗非常大。”来到苏芭六年,演员温少伟参与了苏芭每一部剧的演出,而《春之祭》则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春之祭》带来了更多观念上的新鲜感,演员更纯粹地专注于舞蹈的肢体语言,在舞蹈动作中与身体对话。这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体验,可以挖掘演员更多的潜能。”

历时半年多的创排与打磨,苏州芭蕾舞团总经理张亮希望这场“生命之舞”,能够让更多的观众静心观看、用心思考,“舞蹈是现代社会中最原始的美,它的美妙来自人体的动感,舞者身体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条韧带、每一个关节的律动,都会渲染出一种情绪。《2020春之祭》是苏芭的一次全新探索与尝试,作为一个专业院团,我们有责任将多元化的艺术带给观众,也有责任去挖掘演员更多的可能性。”

本报记者 王 慧 本报通讯员 谢黎雯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ICP:苏ICP备16031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