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欢迎您!!!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首   页
  •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协会通告更多+
  • 关于开展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 2020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会员单位发展通知
  • 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会员的倡议书
政策法规更多+
  •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 2020年,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八达岭出台破坏文物和不文明旅游行为惩戒办法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九项保护措施指什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会员服务
入会事宜协会基地表格下载
  1.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入会须知
  2.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申报表格
  3. 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提名条件
  4.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5. 分支机构、代表处管理办法
  6.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
行业资讯 理论|评论 会员|理事|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入会条件|协会基地|申请条件|表格下载 年度人物评选|江苏文化传承奖 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企业沙龙 协会简介|协会领导|内设机构|各市协会|协会大事记|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江苏传统文化促进会 行业资讯正文

敦煌舞、古诗操 传统文化扮靓校园

2020-10-25 08:51:12      来源:人民网

近日,一段特别的课间操成了网友们的热议话题。在甘肃酒泉,敦煌中学的学生们在课间操时间集体跳起了敦煌舞。不少网友直呼“想学”。敦煌中学的老师介绍,这个舞蹈融入了不少敦煌莫高窟的文化元素,他们已经跳了4年。

像敦煌中学这样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近青少年,让文化之美触手可及,也让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推广4年 学生家长都支持

敦煌中学的体育老师张梦婷是走红网络的敦煌舞课间操的创作者。她表示,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飞天舞二次改编创作的,融入了敦煌壁画中标志性的“反弹琵琶”等动作和造型。男女生动作不完全一样,可以各自配合。

甘肃敦煌中学学生在课间操跳敦煌舞走红。视频截图

因为舞蹈里有当地敦煌莫高窟的文化元素,学生和家长都非常支持。从2016年到现在,这个地域特色浓厚的课间操,学生们已经跳了4年,它不仅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学生入学必学的内容之一。

如今,张梦婷正在创编第二套敦煌舞课间操,她希望让男生的动作看起来能更专业一点。敦煌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不只敦煌中学,敦煌很多学校都自发在课间操加入了敦煌舞元素,希望借此弘扬传统文化。

敦煌舞课间操走红后,不少网友留言“想看完整版”,还有人说,要为“为课间操创作者点个赞”。

创新改编 课间操融入传统文化

除了敦煌舞以外,还有不少学校将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改编,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课间操。

罗田县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学跳“古诗操”。方荣供图

在湖北省大别山区罗田县希望小学,伴随着节奏鲜明的古诗背景音,孩子们挥舞着胳膊,正跟着学校老师学习“古诗操”。罗田县希望小学校长方荣说:“古诗都是从孩子们课本上挑选的。在跳古诗操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这些古诗都烂熟于心了,就连很多低年级的孩子都能随口背诵一两首。”

在青海玉树红旗小学,孩子们跳起了富有藏族特色的锅庄舞;在黑龙江望奎先锋镇中心小学,孩子们人手两把大扇子,在课间操扭起了秧歌;在甘肃张掖花寨乡中心学校,孩子们打着腰鼓,鼓点阵阵、刚劲激昂……

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被创新改编,融入了孩子们的课间操里。传统文化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种”进孩子们的心里。

丰富多彩 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教训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终身不移”。近年来,除了课间操之外,多地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编入教材,将传统技艺请进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刘大哥讲的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近日,安阳市豫剧团表演的铿锵有力的豫剧《花木兰》选段,飘荡在河南省安阳市三官庙小学的校园里。演员们俊美的扮相和字正腔圆的唱腔,让孩子们看得入了迷,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小戏迷”王子旭也上台演唱了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丁字步、兰花指,举手投足间,将穆桂英的英勇忠贞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蹴鞠起源地山东临淄,足球被列入当地中小学必修课,蹴鞠文化受到越来越多孩子的喜爱。在山西静乐利民小学,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静乐剪纸”传承人辛翠萍每天下午会给孩子们上一节剪纸课。皮影、泥塑、风筝、刺绣……越来越多传统文化和技艺,走进校园,走进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的学生们练习蹴鞠。新华社 崔立来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如今,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越发“年轻”。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活”了过来,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落地生根”。孩子们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更是传播者,而这股正能量也将影响家庭和社会,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的坚定力量。

 
 
(责编:刘喆、丁涛)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ICP:苏ICP备16031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