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欢迎您!!!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首   页
  •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协会通告更多+
  • 关于开展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 2020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会员单位发展通知
  • 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会员的倡议书
政策法规更多+
  •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 2020年,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八达岭出台破坏文物和不文明旅游行为惩戒办法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九项保护措施指什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会员服务
入会事宜协会基地表格下载
  1.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入会须知
  2.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申报表格
  3. 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提名条件
  4.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5. 分支机构、代表处管理办法
  6.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
协会新闻 理论|评论 会员|理事|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入会条件|协会基地|申请条件|表格下载 年度人物评选|江苏文化传承奖 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企业沙龙 协会简介|协会领导|内设机构|各市协会|协会大事记|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江苏传统文化促进会 协会新闻正文

“梅”韵留香:南京借传统文化滋养现代城市生活

2021-05-24 17:51:48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南京电题:“梅”韵留香:南京借传统文化滋养现代城市生活

  作者 邢红 申冉

  在乌衣巷演出越剧《乌衣巷》、在胭脂河演出京剧《胭脂河》,在李香君故居旁上演越剧《桃花扇》……伴随着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南京落下帷幕,传统文化的“梅香梅韵”在这座“梅花之城”仍经久不散,令当地民众回味无穷。

  整个5月,“梅花奖”参与竞演的17位优秀戏剧演员,陆续在南京各处开展线下活动,走进梅花戏剧角、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和戏剧爱好者互动,极大激发了民众对传统艺术的热情。

  当看到新版京剧《乌龙院》的主创团队时,65岁的南京市民魏萍感到非常激动,她是《乌龙院》主演熊明霞的铁杆粉丝。“我以前为了看上海京剧院的一出戏,坐着火车赶到上海去。现在好了,角儿们都来到家门口了,还与我们戏迷在台下进行面对面对话,简直太过瘾了。”魏萍说。

  楚剧《万里茶道》竞演演员余维刚在与观众一起品茶中,分享了《万里茶道》中的两段品茶故事。

  参加线下活动的演员们都对南京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印象深刻,盛赞“梅花的香,就是这样弘扬出去的”。

  据介绍,考虑到不懂戏剧的市民游客,南京还特别组织了各类戏曲展览供大家“入门”。

  正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举办的“梅绽金陵礼赞百年——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戏曲文化特展”,展出了70余件(套)均与戏曲相关的展品,包括南京地区出土的反映戏曲文化生活的文物藏品、展现戏曲之美的行头道具、戏曲文化纸本资料等。

  江宁织造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晨介绍,南京戏曲文化底蕴丰厚,关于文学与戏曲的典故、美谈数不胜数,遗址遗迹更是星罗棋布。

  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举行的“盛世元音——中国昆曲艺术文化展”,通过昆曲的历史、昆曲的文化、昆曲的剧目以及昆曲与南京等部分,生动诠释昆曲的艺术与文化,引领观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将文艺融入旅游景点,并向城市文化场所和商业空间纵深发展,“遇见夜金陵”成为南京借助“梅花奖”试水的城市夜生活新创意。

  在城市的商业中心,来自南京市越剧团的演员李晓旭一人分饰两角,用不同流派塑造了《乌衣巷》中王徽之、王献之这对兄弟。在如梦似幻的沉浸式演出中,广大民众收获到了人文景观与戏剧相结合的别样体验。

  土生土长的南京市民赵超感叹,“熟悉的街区,却是完全不同的体验,花两个小时再认识一次,很值得。”

  据南京市演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遇见夜金陵”将在每个周末选择一个城市地标,把精品戏曲演出片段融入景区、书店、商圈等城市场景中,“打破剧场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让各式演出在人间烟火气的地方流动,融入城市的生活、运转。”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给这样的创新点赞:“南京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演艺是这座城市的美丽风景线,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到各处,滋养着这座城市,使这座城市有性格、有温度。”(完)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ICP:苏ICP备16031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