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欢迎您!!!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首   页
  •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协会通告更多+
  • 关于开展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 2020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会员单位发展通知
  • 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会员的倡议书
政策法规更多+
  •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 2020年,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八达岭出台破坏文物和不文明旅游行为惩戒办法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九项保护措施指什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会员服务
入会事宜协会基地表格下载
  1.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入会须知
  2.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申报表格
  3. 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提名条件
  4.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5. 分支机构、代表处管理办法
  6.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
政策法规 理论|评论 会员|理事|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入会条件|协会基地|申请条件|表格下载 年度人物评选|江苏文化传承奖 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企业沙龙 协会简介|协会领导|内设机构|各市协会|协会大事记|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江苏传统文化促进会 政策法规正文

季国平:开创当代戏曲传承发展的生动局面

2016-07-14 15:29:15      来源:文化部网站

  中华戏曲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传承着中华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审美风范,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活动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乡音的不同,唱腔曲调的不同,民风民俗的不同,于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剧种,寄寓了一方人的精气神。

  然而,当代戏曲的现状却令人堪忧。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娱乐方式的渐趋多样,戏曲的生态环境大大改变,多样化的娱乐方式挤占了戏曲的发展空间,生活节奏的加快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习惯。戏曲剧种在消减,戏曲人才队伍在萎缩,戏曲观众在流失,当代人急功近利的盲目“创新”,更是造成了戏曲独特魅力的自我迷失,戏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好在中国戏曲历经千年流传,善于传承发展的“通变性”早已融入自身发展的血液之中。人们常常讲 三大戏剧体系,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唯戏曲艺术流传千年,至今仍然活跃在当代舞台,善于传承也善于发展,既古老而又现代,这正是中国戏曲的伟大。戏曲在当代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任务是紧迫而重要的,如何传承发展戏曲更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以为,关键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有导向;二是剧人需作为;三是观众再认同。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正是国家有导向的重大举措。《政策》充分肯定了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明确提出了戏曲在当代传承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同时,提出了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所需达到的总体目标:健全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机制、戏曲工作者扎根基层潜心事业的保障激励机制,大幅提升戏曲艺术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为当代戏曲的传承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政策》的颁发,为戏剧工作者创造了大有作为的发展空间。在传承、发展、繁荣当代戏曲艺术上,戏剧工作者是实践者、创造者。《政策》计二十一条,既为戏剧工作者指明了传承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又具体涉及戏曲剧种的保护、剧本创作的扶持、戏曲演出的推广、戏曲院团生存条件的改善和发展、戏曲人才有效培养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建立、戏曲的普及和宣传等方面,内容十分丰富,且真金白银,切实可行。广大戏剧工作者应重拾中华文化自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所说的:“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 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戏曲之美正是中华艺术之美的典型代表,当代戏剧工作者不仅要善于传承好戏曲传统,而且要创造出更多更好的 戏曲作品,去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

  所谓观众再认同,就是用好戏、好角将已经离开的观众请回来,并且培养更多的青年观众。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里,青年人吃的是“麦当劳”,看的是外来的“大片”、音乐剧,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中华 传统文化、中华戏曲艺术反而疏远、陌生了。戏曲的未来在年轻人,戏曲的观众是需要培养的,这是因为戏曲是高度艺术化的舞台样式,戏曲观众更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审美积累,不同于比较生活化的影视。《政策》中提出的戏曲进校园的政策是很重要的措施,青年观众的培养需要在欣赏戏曲的耳濡目染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引导他们重新认识中华 传统文化的伟大,深刻感悟中华戏曲的艺术魅力。

  我们相信,有了党和政府的正确导向,有了好戏、好角的不断涌现,有了新观众的成长和回归,当代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繁荣局面必将到来。

  (作者季国平系中国剧协驻会副主席)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ICP:苏ICP备16031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