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欢迎您!!!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首   页
  •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协会通告更多+
  • 关于开展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 2020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会员单位发展通知
  • 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会员的倡议书
政策法规更多+
  •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 2020年,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八达岭出台破坏文物和不文明旅游行为惩戒办法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九项保护措施指什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会员服务
入会事宜协会基地表格下载
  1.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入会须知
  2.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申报表格
  3. 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提名条件
  4.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5. 分支机构、代表处管理办法
  6.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
行业资讯 理论|评论 会员|理事|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入会条件|协会基地|申请条件|表格下载 年度人物评选|江苏文化传承奖 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企业沙龙 协会简介|协会领导|内设机构|各市协会|协会大事记|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江苏传统文化促进会 行业资讯正文

南京多条新路以历史遗存命名 传承历史文化

2016-07-24 08:07:33      来源:南京日报

从古战场遗址到消失的村落,从民间传说到历史典故……记者采访发现,不少逐渐被人淡忘的遗存,正被用来为南京的新建道路命名。市地名办的专家表示,此举是为传承历史、守护乡愁。

不少不为人知的历史遗存因新路“复活”

在栖霞区燕子矶新城,有一条路名叫白石垒路。栖霞区档案局张永芳告诉记者,因为这条路位于古战场“白石垒”附近,故取此名,以此显示燕子矶新城所在地的历史内涵。

市民张先生对栖霞历史比较熟悉,他进一步介绍说,东晋咸和三年,历阳太守苏峻叛乱,挟晋成帝司马衍于石头城。征西大将军陶侃和平南大将军温峤奉诏讨伐,在幕府山白石陂建工事,与苏峻对阵, 终斩杀苏峻于白石陂。这段历史发生在栖霞,所以“白石垒”就是专属于栖霞的文化基因。当初这条路工程名为燕环路,并不起眼。改成白石垒路后,历史典故就体现出来了,让人印象深刻。

记者看到,在《燕子矶新城规划道路命名表览》中,共有51条道路将原有的工程名,改为现在的使用名。除了像“白石垒”这样将古战场遗址用在路名上,还有不少路名也与南京的历史文化挂上了钩。如嘉善路,取清金陵48景中“嘉善闻经”中的“嘉善”二字;如临沂山路,所在地在东晋有座小山,当时在临沂县侨置郡内,因而得名临沂山,现在就以山命名了路名。由此,原本消失的景点、人们不熟悉的典故,都因路名“复活”了。

消失的村落在路名中“重生”

南京市地名专家薛光告诉记者,在雨花台区的中国(南京)软件谷桥南启动区(一期、机场二通道东端),共有34条新道路,今年上半年,专家们敲定了路名。34个新路名,融合了更多文化因素,其中很多消失的村落通过路名标识,又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例如许家村路、高家库路、莫家湾路,这些都是在当地已经消失的村落名,但专家经过讨论,让它们通过道路命名‘重生’了。再如地铁元通站、中胜站,这些在过去也是当地村子的名字。”薛光说,这对传承历史、守护乡愁很有意义。

据了解,在浦口新城,一些新路名也多含有历史文化意义,比如火药洲路、九袱洲路、广西梗大街等。地名办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广西埂大街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防洪堤坝,当地人喊着喊着,把“光绪”念成了“广西”,堤坝就被叫成了“广西埂”。因为有故事,地名专家们就把这条路命名为广西梗大街。

今后新路命名将越来越多考虑“老地名”

据了解,南京在保护老地名方面一直很努力。2008年,市政府正式公布了 批8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独具特色的“老地名” 次跻身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了御道街、朝天宫等历史悠久、包含着人文典故的南京老地名。城市老地名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都是 次。

2015年5月,南京的“千年古镇”名录从12个增加到20个,这些古镇名也成为保护在列的老地名。

市民政局地名办副处长谭晓林告诉记者,老地名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脉络,守护着一片区域内人们的集体乡愁。在新路名的取名中,专家们已经在越来越多地考虑使用老地名,这一特殊地理标识不会轻易被复制,也不会造成重名的困扰。(王聪)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ICP:苏ICP备16031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