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欢迎您!!!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首   页
  •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协会通告更多+
  • 关于开展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 2020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会员单位发展通知
  • 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会员的倡议书
政策法规更多+
  •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 2020年,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八达岭出台破坏文物和不文明旅游行为惩戒办法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九项保护措施指什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会员服务
入会事宜协会基地表格下载
  1.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入会须知
  2.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申报表格
  3. 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提名条件
  4.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5. 分支机构、代表处管理办法
  6.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
协会新闻 理论|评论 会员|理事|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入会条件|协会基地|申请条件|表格下载 年度人物评选|江苏文化传承奖 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企业沙龙 协会简介|协会领导|内设机构|各市协会|协会大事记|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江苏传统文化促进会 协会新闻正文

30位非遗大师齐聚一堂话传承

2016-09-03 21:16:41      来源:中国江苏网

南京云锦 非遗大师金文、如皋丝毯 非遗大师李玉坤、蓝印花布 非遗大师吴元新、南通扎染 非遗大师焦宝林……8位非遗文化的重量级人物还有20多位同样名扬中外的省级非遗大师,昨天齐齐相聚在美丽的东郊宾馆。能让这么多非遗大师聚在一起的,是中国非遗界的一个老话题:中国非遗文化如何传承?

  不及时抢救发掘  非遗将人去艺

论坛的主持人是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廖军校长,作为培育工艺美术人才的教育界人士,廖军感到中国的非遗文化传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这一代的非遗传承人,已经走过了三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他们年纪已经大了,如果不及时抢救和发掘,将会人去艺 !”

他的一席话引得现场大师们纷纷点头赞同,感同身受的大师们热烈讨论起来。南通蓝印花布非遗大师吴元新四十年来竭尽全力保护和传承蓝印花布艺术,他回忆年轻时从艺的经历:“我16岁学徒,入了师门。但是,我的师傅,后来看不到希望,改行了。那时候手工艺人对这个行业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想多赚点钱。赚不到钱,就坚持不下去。20年前,我从研究院辞职,开了现在的蓝印花布艺术馆。为了养活这个艺术馆,我在很多城市开了店。去年,我把 后一个店也关掉了。作为一个非遗传承人,要潜心传承,没有精力从事商业。”

  怎么 地传承?  让非遗手艺人致富

吴元新大师发言引起一个新的话题:“如果非遗手艺人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谈何传承?传承人不谈发家致富,就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爱好不能当饭吃。如何让非遗手工艺人就业,如何让更多的中国人接受、喜欢、购买、收藏非遗作品,成了接下来大师们讨论的重点。

廖军说:“我去意大利,看到阿玛尼这个 ,对意大利的传统文化和时尚的结合,非常巧妙。传承和商业加在一起,真正实现了1+1大于2。而我去苏州一个镇,那个镇上有70多个绣娘,手艺非常好,凭一根银针绣出各种花样。但是我在每个摊子上走一圈,发现她们绣出来的东西都一个样,大同小异。这个行业严重缺乏设计力量。”

  传创空间:寻求非遗传承与商业结合新模式

每一个非遗大师的发言, 后都会提到一个新名字:传创空间。传创空间是什么呢?是大卫茂国际购物中心 创的一种新模式,是将非遗传承、创新的文化艺术与商业相结合的一个时尚空间。传创空间的 批拓展城市是上海、南京、杭州这样的国内一二线城市。

大卫茂国际购物中心董事长许华峰说:“传承 非遗文化,也是我们企业的社会责任。让传承人专心传承和艺术创作,把传播和商业开发的事儿交给我们专业的企业来做。希望这种创新结合能为传承人开辟新的施展空间,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以更轻松、更趣味的方式接触和接受中国宝贵的非遗文化。”

昨天,30多位“国大师”“省大师”全部都与传创空间正式签约。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ICP:苏ICP备16031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