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欢迎您!!!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首   页
  •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协会通告更多+
  • 关于开展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 2020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会员单位发展通知
  • 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会员的倡议书
政策法规更多+
  •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 2020年,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八达岭出台破坏文物和不文明旅游行为惩戒办法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九项保护措施指什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会员服务
入会事宜协会基地表格下载
  1.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入会须知
  2.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申报表格
  3. 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提名条件
  4.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5. 分支机构、代表处管理办法
  6.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
评论 理论|评论 会员|理事|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入会条件|协会基地|申请条件|表格下载 年度人物评选|江苏文化传承奖 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企业沙龙 协会简介|协会领导|内设机构|各市协会|协会大事记|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江苏传统文化促进会 评论正文

周积寅:陆越子其人其画

2016-11-17 21:34:42      来源: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陆越子先生天资颖悟,勤奋刻苦,成就卓著,在当今中青年大写意花鸟画家中,当推佼佼者。他走的是一条传统——生活——修养——创新之路,一条成功之路。其人其作,特色有三:

  其一:眼高手高。古今画家中,有眼高手高者、眼高手低者、眼低手低者。这主要取决于画家文艺修养的高低与艺术实践的多少。只有眼高手低的人,未见眼低手高的人。眼高手低者,可以通过不断实践,使之手高;而眼低手低者,无论怎么实践,也难以手高。我的意思是说,一个艺术水平很高(手高)的画家,必须是一个文艺修养很高(眼高)的人。而越子当属于这种人。他在艺术实践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史、哲及美学、美术史、画论等方面的研习。其结合创作实践和教学实践所撰写的《中国花鸟画技法》、《中国花鸟画构图法》、《中国花鸟画笔墨》等十余种著作,虽论法,却由法体现理,由理体现道。他在王维“意在笔先”论基础上,发展为“意在笔后”论。提出的中国花之 原始的现象 基本的用笔方法“一画之圆型”论,是对石涛“一画论”在用笔的创造性运用。还将传统人物画之“十八描”法嬗变为花鸟画之“十八描”法。正因为他在理论上有独到见解,且与他的艺术实践紧密结合,故其作有深度,有意境,有文气,有品位。

  其二: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郑板桥《题画竹》云:“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 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 ,罔非雪积,竹之全体,在隐跃间矣。今人画浓枝大叶,略无破阙处,再加渲染,则雪与竹两不相入,成何画法?此亦小小匠心,尚不肯刻苦,安望其穷微索渺乎!问其故,则曰:吾辈写意,原不拘于此。殊不知写意二字,误多少事。欺人瞒自己,再不求进,皆坐此病。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

  郑板桥赞扬徐渭大写意雪竹,有不似之似之妙。而批评当时有些学画者“不肯刻苦”,便“浓枝大叶”的画起大写意来,指出这是“欺人瞒自己,再不求进,皆坐此病” 。这番话,对今天绘画创作仍有现实意义。凡有成就之写意画家,无不在工笔画上下过功夫。一方面,打下扎实基础;另一方面,工笔画作为一个画种,必须深入细致地表现对象, 先懂得“作画只是个‘理’字 要紧”。例如,画竹,若对竹子的组织结构、形象特征、生长规律不熟悉,既画不好工笔画,更画不好写意画,因为缺的是一个“理”字。观越子大写意花鸟,狂怪而不失其理,粗卤而见其笔墨。其工笔花鸟也画得秀劲 伦,真趣盎然。可以这样说,无陆氏昔日之工笔花鸟画,也就无其今日这大写意花鸟画。

  其三:妙在用水。在大写意花鸟画中,笔、墨、色之间的关系 ,赖水为媒介。笔、墨、色合作生动,妙在用水。以笔、墨、色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 。用笔、用墨、用色固难,用水则更难。齐白石自称他“用水五十年,未能得其妙”。明清画家用水 的要数徐渭、李鱓,见之于大写意花卉;近现代则有刘海粟、张大千,见之于泼墨、泼彩山水。陆君则得古人前贤用水之三昧,在其著作中,论述破墨、泼墨、冲墨、吸墨、让水法、赶墨法、排结法、晕结法、青黛杂墨水法等,无不与掌握用水之多少、方法有关。他是把水作为一种颜色来使用的,破墨、破色,得心应手,出神入化,使水墨化色化,增加墨次、色次与画面之层次,浓淡自然渗透,相互掩映,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真幻交迭,浑沦滋润。使笔墨色有尽而妙境无穷、志趣横生。观其作,其用水之妙,非一般画家所能及也。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ICP:苏ICP备16031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