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欢迎您!!!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首   页
  •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协会通告更多+
  • 关于开展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 2020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会员单位发展通知
  • 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会员的倡议书
政策法规更多+
  •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 2020年,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八达岭出台破坏文物和不文明旅游行为惩戒办法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九项保护措施指什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会员服务
入会事宜协会基地表格下载
  1.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入会须知
  2.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申报表格
  3. 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提名条件
  4.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5. 分支机构、代表处管理办法
  6.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
评论 理论|评论 会员|理事|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入会条件|协会基地|申请条件|表格下载 年度人物评选|江苏文化传承奖 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企业沙龙 协会简介|协会领导|内设机构|各市协会|协会大事记|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江苏传统文化促进会 评论正文

“诗词大会”的火爆是弥合文化裂痕的“寻父行为”

2017-02-13 21:50:53      来源:凤凰网

刚刚落幕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无疑是这个节日档的 赢家,观众们打开电视,跳过了众多的明星真人秀与荧屏热剧,锁定了这档乍看之下似乎阳春白雪的小众节目。收官战播出的收视率更是排在了实时的 位,将一众热剧都甩在了后面。节目结束,但热度仍在发酵,其中 的获得者00后的武亦姝更是“圈粉”无数。

这档节目被观众称为综艺中的“清流”,在网络上搜索“诗词大会”,弹出的热门搜索结果,显示的是“中国诗词大会带动诗词热潮”、“中国诗词大会传承中华文脉”式的“文脉正统”,这股“诗词热”背后或许是我们正面对的文化现实。文化崇拜是大众文化中涌动的一股暗流,科教频道的一系列知识型节目作为媒介,终将这浪热潮浮出了地表、呈现在我们面前。

网络时代语言增殖,大词小用、流行语从蹿红到被用烂的生命周期极短。从“友谊的小船”到“洪荒之力”再到“蓝瘦香菇”,再到靠表情包聊天、斗图,诚然这背后必定有着消费时代的共谋,但也在提醒着我们“词难达意”的现实窘境。

而诗词则是一个很特别的载体,有着“把 的真相夹藏在知识的缝隙中代代相传”的蕴藉与婉转,同时具有中国古典文化表情达意的诗意与浪漫。意境的或开阔或婉约或奔放,形式的或整齐或回环或佶聱,语言的或典雅或平直或简洁,对于国人来说都有着“点铁成金”式的表达效果。“诗意的生活”也从来都是人们心中那传统的情结。“诗和远方”,作为一剂安慰剂,润滑的是现实生活的艰辛。还记得微博上,“我有一壶酒”的联句接龙吗?一句诗,可以联结起各地人们“足以慰风尘”的创作热情与千万转发互动。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网友对自己没文化的自嘲:看到彩虹只会说,“啊彩虹”,与他人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比,用表达上的差异指称文化上的差距。无独有偶,表达失恋,“蓝瘦香菇”与“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两相对比,而后者也被认为是更为高级的一种。

所以,在大众的视野中,诗词是传统文化的合格“代言人”,自然也就成为了这场文化崇拜浪潮的“靶心”。对于当代人来说,尤其是网络时代的一代人,技术的极大进步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传统的化身——诗词本身就带有一层滤镜,或者说诗词的使用“是一种全方位跨次元PS”。

但也应注意到的是,当传统文化被具象为“诗词、成语、汉字”等材料时,便容易将“文化”这一内涵丰富的概念被置换为简单的记诵技巧。当科普性的节目被过分捧为“文化圭臬”时,关于文化的崇拜也正是文化主体性的丧失。

节目从舞台到程序设置的设计,都稳稳落在节目的定位上——“传统”,呈现出来的就是古风水墨的效果。尤其是根据沙画猜诗句一环,将古代诗词中的“意境”审美一说,做到了“意境浑融”,在视觉的呈现上也更为直观。

如果做一份诗词大会中主持人与嘉宾发言高频词汇的整理,“中国”“文化”“古典”“博大”定然高居榜 。中国的— 的,这是一对熟悉的对举,即便“ 的”没有被提出,但 (西方),都是讨论文化不言自明的重要参数。

自“改革开放、走向 ”以来,随着中国的 化介入程度越来越深,“中国文化符号”的生产便成了为我们赢得 的策略之一,同时也使得中国在 的谱系中通过这些“中国符号”来反身定义了自己。比如节目中的棋、琴、长枪短剑、书法剑术、水墨竹林、曲水流觞。

消费主义高度依赖文化工业,通过文化符号的生产,则是在一个去政治化的、消费主义盛行的经济年代里,在某种意义上召回这个时代匮乏的意义和理想。作为怀旧的文化潮流近些年颇为盛行,而“子一代”的乡愁与寻根也夹杂其中,在“历史终结”的今天,扁平化的去政治化的现实,“寻父”上溯到对接古典文化,是弥合这一文化裂痕的想象性解决方式。这一点在节目的宗旨“寻文化基因”上便可见一斑。对中国文化——历史经典话语的复归与追寻,在想象中满足当下人们不同的需求——生活方式、附庸风雅、做人处事、民族认同、文化素养等等各方面的诉求。

文化的寻根,一方面是华夏文明的连续性与合法性的自我证明,另一方面,“泱泱大国”/“文明古国”的标签显然能在 之林中迅速的找到中国的位置和排位上的优势,当然其中也不乏官方对于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的建构。

因此,在这个层面上,节目要做的则是将古典文化大众化。节目在程序上的种种设置,从词库来看,多数考题来自于课本中必背的名篇、我们熟悉的佳句,百人团中对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岗位职业人群的涵盖,外籍华人与留学生的参赛,都是 限度地调动“大众”参与,同时吸引更多观众。

但也有一个隐忧,《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刚刚收官,那么继续举办下去就会面对一个困境:增加难度可能要面对流失部分观众的风险,若维持现状,那么竞技与闯关节目的“游戏快感”与“观赏性”势必将受损。或许这也正是文化科普类、传播知识型媒体共同面临的矛盾:有趣味的常识型知识总归有限。

这一系列节目,从汉字听写大会到成语大会再到诗词大会,中国语言文字的广度不断延伸到大众视野中,传统文化的璀璨和精深如同光谱一般在我们面前展开。但深度的挖掘或许是我们下一步更需去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防止传统文化被民族主义所绑架。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ICP:苏ICP备16031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