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欢迎您!!!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首   页
  •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协会通告更多+
  • 关于开展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 2020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会员单位发展通知
  • 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会员的倡议书
政策法规更多+
  •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 2020年,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八达岭出台破坏文物和不文明旅游行为惩戒办法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九项保护措施指什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会员服务
入会事宜协会基地表格下载
  1.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入会须知
  2.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申报表格
  3. 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提名条件
  4.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5. 分支机构、代表处管理办法
  6.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
协会新闻 理论|评论 会员|理事|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入会条件|协会基地|申请条件|表格下载 年度人物评选|江苏文化传承奖 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企业沙龙 协会简介|协会领导|内设机构|各市协会|协会大事记|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江苏传统文化促进会 协会新闻正文

孙晓云:书写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2017-11-09 22:30:18      来源:《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提出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内涵和要义。

  我曾经是十七大、十八大代表,这次能够参加十九大非常激动,也非常光荣。这个报告中让我 振奋的就是在第七部分专门提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我深切感到广大文艺工作者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使命和担当。文化自信,是民族和国家对文化立场和文化成就的信心和认同,是从文化层面上对自己的历史、当下和未来的肯定和期冀。文化自信的确立,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心理基础和思想动能。我们党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构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及“文化自信”,并在文化自信前面加上了“坚定”二字,系统、全面地对新时代建设文化自信指明方向、提出目标,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跟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中华民族国家富强的理念、文明创造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等等都是在传统文化中就有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构建,要牢牢植根于中华 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南北朝庾信有名言:“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唯有对中华文化自信、对中华优良传统继承和光大,才会化成对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满怀希望、坚定信念和不懈奋斗。

  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要从“我”做起。我们几千年的 传统文化,就像一棵大树的根,自古流传至今的文化经典,就像一根根枝干,而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就像是一片片的小叶子。文化自信,就是要将 传统文化的营养从根输送到每片小叶子上。由此,这棵树才能根深叶茂、绿树成荫,让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自信和自豪。全民族文化自信了,我们就知道如何理解、认识、融合外来文化,就能怀着我们的文化自信,理性、稳步、踏实地走向 。文化自信,存在于每一位中国人对文化的认知和传承。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我事业的初心和信仰,就是文化“承传”。我从3岁开始写字一直到现在59年,没有停过,这59年实际上就是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我是见证者,也是实践者,又是经历者,体会非常深。我觉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手里,就在我们的胸中,就在我们的眼睛里,在我们的血液中,是中国人的基因。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自信,要从根上寻找力量。这么多年习修书法,让我头上有“神明”,脚下有底线,胸中有正气。而这些,都是因为手里有活干,这个活就是书法,就是笔。我觉得自己一抓起毛笔就是 幸福的人,是离理想 近的人,一下子就有愉悦感和成就感。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在我看来,文化自信就包含对中国书法的自信。作为书法的传承者,我相信,伴随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书法,其本身的魅力和精神,始终有广泛的普及面和感召力,一定能以其独特的文化笔触,在新的时代绘写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反复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我的强烈感受是,我们的文化发展正处在历史性阶段。古诗有云:“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在我看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节”,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是一场文明的“好雨”,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小雨滴。文化的“润物”是一个长期的、慢慢渗透的、“细无声”的过程。我们每个人不忘初心、不懈努力,就能汇成民族复兴的“好雨”,迎来文化强国新时代的春天。

  (作者:孙晓云,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十九大代表)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ICP:苏ICP备16031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