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欢迎您!!!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首   页
  •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协会通告更多+
  • 关于开展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 2020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会员单位发展通知
  • 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会员的倡议书
政策法规更多+
  •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 2020年,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八达岭出台破坏文物和不文明旅游行为惩戒办法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九项保护措施指什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会员服务
入会事宜协会基地表格下载
  1.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入会须知
  2.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申报表格
  3. 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提名条件
  4.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5. 分支机构、代表处管理办法
  6.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
协会新闻 理论|评论 会员|理事|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入会条件|协会基地|申请条件|表格下载 年度人物评选|江苏文化传承奖 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企业沙龙 协会简介|协会领导|内设机构|各市协会|协会大事记|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江苏传统文化促进会 协会新闻正文

中外游客国庆长假扬州感受书画魅力 共享艺术盛宴

2018-10-01 16:01:49      来源:中新网
中国侨网图为金秋十月,扬州捧出书画艺术盛宴,迎八方宾朋。 崔佳明 摄
图为金秋十月,扬州捧出书画艺术盛宴,迎八方宾朋。 崔佳明 摄

  

  中新网扬州10月1日电 (记者 崔佳明)10月1日是国庆节,扬州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数万游客下扬州,欣赏扬州美景的同时在瘦西湖感受书画艺术盛宴带来的愉悦。这是运河名城扬州在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向中外游客呈上的一场书画艺术盛宴。
 

图为30位当代书画名家的近50幅作品集中展出。 崔佳明 摄
图为30位当代书画名家的近50幅作品集中展出。 崔佳明 摄

  当日,瘦西湖艺术中心“中国艺术家笔下的运河”书画展开展,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刘国辉等30位当代书画名家的近50幅作品集中展出。
 

  记者走进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言”,前言中写道,今年5月16日,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携手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人民政协报社和扬州市政协,在瘦西湖挂牌成立“瘦西湖艺术中心”,同时启动“中国艺术家笔下的运河”世界运河采风行系列活动。
 

  前言中还称,当代中国艺术家通过探索、创新、感受,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相融汇,必将能够更多地将“中国运河的景象”“世界运河的风采”用艺术形式完美地展现出来,这样既能进一步唤起运河城市人民对自己城市的自豪、对运河文化的进一步重视,也能通过艺术语言与世界各国进行交往、交流、对话,来推动运河城市建设和运河文化相互交流的宏远目标。
 

  “这些书画作品是‘中国艺术家笔下的运河’世界运河采风行系列活动启动以来的阶段性创作成果。”瘦西湖艺术中心工作人员徐妍告诉记者,如此多的名家用画笔传承运河文化,可见,艺术语言世界相通。
 

图为游客欣赏书画作品,感受运河文化。 崔佳明 摄
图为游客欣赏书画作品,感受运河文化。 崔佳明 摄

  “瘦西湖作为大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样一个美丽的风水宝地,形成一个与运河文化相关联的‘瘦西湖艺术中心’,意义非同寻常。”现场一位观展的游客说,在书画中领略中国大运河和世界运河的魅力风采,不虚此行。
 

图为游客在书画中领略中国大运河和世界运河的魅力风采。 崔佳明 摄
图为游客在书画中领略中国大运河和世界运河的魅力风采。 崔佳明 摄

  扬州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自古以来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扬州是唯一与中国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自2007年开始,扬州已经11年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该论坛不仅充分展示了江苏运河文化,也有力推动了中国大运河申遗,现已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世界运河城市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今年10月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将在扬州如期举行,展示大运河统筹保护、传承和利用的“中国行动”。(完)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ICP:苏ICP备16031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