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欢迎您!!!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首   页
  •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协会通告更多+
  • 关于开展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 2020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会员单位发展通知
  • 致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全体会员的倡议书
政策法规更多+
  •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 2020年,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官方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八达岭出台破坏文物和不文明旅游行为惩戒办法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九项保护措施指什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会员服务
入会事宜协会基地表格下载
  1.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入会须知
  2.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传薪奖”申报表格
  3. 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提名条件
  4.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5. 分支机构、代表处管理办法
  6.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
协会新闻 理论|评论 会员|理事|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 入会条件|协会基地|申请条件|表格下载 年度人物评选|江苏文化传承奖 展览展示|论坛峰会|企业沙龙 协会简介|协会领导|内设机构|各市协会|协会大事记|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江苏传统文化促进会 协会新闻正文

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揭晓 南京市越剧团李晓旭“兰开二度”

2019-03-25 16:35:14      来源: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邢虹)3月22日晚,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在上海大剧院揭晓,南京市演艺集团下属市越剧团85后小生演员李晓旭凭借《乌衣巷》中一人分饰两角的精彩表现,获得本届白玉兰奖“主角提名奖”。这是李晓旭自2016年获得第26届上海“白玉兰”配角奖后,再次得到“白玉兰”的肯定,也成为南京首个“二度兰”获得者。昨天,载誉归来的李晓旭接受了记者采访。
 

  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共有来自53个剧团60台剧目的121名演员参评,最终有36名演员获得提名。其中,参评主角奖55人,获得提名的17人。与往届相比,本届戏剧奖比往年竞争更激烈,除了参评主体主动申报外,还增加了推荐制。在重重竞争中,青年演员李晓旭能获得主角提名,实为不易。谈及感受,李晓旭坦言:“主角提名奖是一种肯定和激励,因为今年竞争太激烈了,不仅有八十高龄的老艺术家,还有来自俄罗斯著名的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的艺术家。”作为一名青年演员,她心中充满感激感恩,“有机会担纲《乌衣巷》主演,并参加上海白玉兰的评选,是种幸运。”
 

  李晓旭担纲主演的越剧《乌衣巷》,取材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乌衣巷内王羲之两个儿子王徽之、王献之兄弟情深的故事。李晓旭分饰王献之、王徽之兄弟二人,在参评的60台剧目120多位演员中,李晓旭是唯一一位“一人分饰两角”的演员。
 

  为了区分王徽之的放荡不羁和王献之的温润如玉,更好地表现他们迥异的性格,李晓旭在唱腔流派上运用了南京市越剧团的品牌流派“竺派”和李晓旭的师承流派“毕派”。通过这种创新手法,既生动塑造了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又展现了两大主流派别的不同特色。这种方式加大了《乌衣巷》的表演难度,对于她个人也是个很大挑战。李晓旭表示,演出时除了技法上要克服困难,把自己代入到剧中人物的情境心境中。在她看来,“《乌衣巷》中每位人物都充满了爱,用现代的话说,剧里的人有时很二、很怯懦、很自私、很冲动、很纠结、疯疯癫癫、自寻烦恼……可是他们每一个人都用力爱过,每一个人都很真诚。”
 

  此前,越剧《乌衣巷》曾于2018年5月作为“金陵五月风”第十二届南京文学艺术节展演剧目首演,由越剧名家竺小招和昆曲名家石小梅倾力指导,获得广泛好评。2018年10月,《乌衣巷》受邀参加第四届中国越剧艺术节,11月又作为第十八届南京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演出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李晓旭以扎实的戏剧功底和精彩的演技,赢得了专家和戏迷们的高度评价。
 

  从2009年获得上海“越女争锋”小生组金奖后,李晓旭逐渐被全国越迷认识熟悉,一路走来,不断得到认可,两次获得“白玉兰”奖更是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不过,在她看来,奖项意味着新起点,戏曲演员不是流量明星,只有戏好才能得到粉丝的认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她说,永远要保持谦虚的心态,用作品回报戏迷的支持。

协会新闻| 协会通告|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名家访谈| 政策法规| 奖项评选|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专题活动| 传统文化拾萃| 会员服务| 分支机构| 教育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ICP:苏ICP备16031700号-1